聚焦港口与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圆满落幕

2023年01月12日
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港口和航运减污降碳”近日成功举办。论坛邀请来自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港口企业代表、船东协会代表和发动机企业代表等围绕港口与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在线上举办,并通过中国环境报、中国交通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水运报、中国船舶报、凤凰新闻、航运界和信德海事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6万。
 
论坛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最新报告《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旨在为我国港口和航运业减污降碳提供助力。
 
港口和航运减污降碳,需系统设计、综合考量
 
海运承担了 80%以上的全球贸易货物量的运输。在承载和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海运也排放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大量研究表明,航运业已成为影响港口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排放来源,尤其是繁忙的港口和航道附近。
 
中国在国际海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港口与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很关键。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李悦说:“目前水运的降碳手段主要包括三类,即能效提升、新能源替代和末端处理。谈论水运行业减污降碳,不宜仅把水运自身的减排作为唯一目的,而要充分认识水运减排在更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港口是现代物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减污降碳上需要系统、综合治理,这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多方支撑。国内一些港口主管部门和港口企业也已开始加强减排的科学支撑和长期战略的制定。”,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说。
 
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与信息管理部主任冯华龙表示,该集团已发布实施《浙江省海港集团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2021-2030年)》, 将绿色发展贯彻到强港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具体做法上,他说:“岸电技术是解决靠港船舶污染的最佳办法。2025年前,集团将实现除液化码头以外的所有码头岸电全覆盖,届时,每年可减少靠港船舶的油耗5万吨以上。”
 
《蓝港先锋2022》报告显示,我国港口的岸电设施进一步完备,为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内河港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但沿海港岸电使用亟需突破瓶颈。《航运先锋2022》对船舶岸电受电设施的分析显示,2021年进出我国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船、散货船的高压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仅为5%,成为制约沿海港口岸电使用的因素之一。
 
“从目前来看,对于不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国际航行船舶,仍缺少有力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建议港口向可使用岸电的船舶提供优先靠泊等优惠政策;同时,管理部门应强化岸电使用监管,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成慧慧说。
 
船舶替代燃料规模化应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趋势下,低碳、零碳替代燃料是航运脱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中国在这一关键转型期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替代燃料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成为绿色航运领跑者,同时对全球航运的绿色转型也意义重大。
 
中国船东协会办公室主任兼国内航运部主任赵庆丰表示,伴随IMO脱碳规则和各国绿色行业政策的出台,船舶节能环保技术正受到市场关注,新的船舶和燃料投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港口和航运能源替代也面临重重挑战。成慧慧说:“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港口和航运能源转型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低碳、零碳替代能源需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排放,综合评估替代能源路径对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二是港口低碳、零碳燃料供应链尚在探索和孕育阶段,随着替代燃料船舶订单数量开始增长,港口需同步具备适应的基础设施;三是由于尚未形成规模化效益,替代能源尚不具成本优势。”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说:“发展低零排放船用燃料的一大关键是有规模化的、稳定的燃料供应保障。如果我国港口可以针对低零排放船用燃料的保障提前进行规划建设,保证低零排放船用燃料的供应,将为船舶碳减排带来利好。 ” 
 
“在替代燃料相关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航运企业和港口,在推动船舶燃料技术发展、低碳零碳燃料扩大规模生产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候工作基金会顾问冯淑慧说。
 
FEV中国原型机开发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李旭聪表示,氢气、甲醇、氨气等都是低碳、零碳燃料选项,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成本、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主管部门可考虑加强对能源转型的财政支持,给港口和航运更多转型动力。完善各项减排措施的政策目标和要求,设定引导性政策和推进方案,积极探索创新多方治理的减排机制。”,成慧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