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进展 >

第四期青鸥伙伴研习社顺利举行

2022年04月19日
2022年4月8日,青鸥伙伴研习社在线上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0家环保公益机构的53位伙伴参加了研习社,他们开展工作的地区涵盖了全国33个沿海和内河港口。
 
青鸥伙伴研习社是青鸥伙伴计划提供支持的“第一步”。青鸥伙伴计划是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公益计划,并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指导,旨在支持中国本土环保公益团队参与港口清洁空气行动,推动中国港口减排。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表示,双碳目标下,港口减污降碳有巨大潜力。港口减排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在培训时说,SEE基金会早在2012年开始开展污染防治相关的工作,与青鸥伙伴计划的合作拓展了SEE基金会在污染防治领域的项目,他期望政府部门和NGO能形成合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青鸥伙伴计划于2018年启动,已开展了三期,共支持了15个公益项目在全国各主要沿海港和内河港守护港口好空气。
 
青鸥伙伴计划采取了“培训+资助+技术+传播”的支持模式。青鸥伙伴研习社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帮助本土NGO深入了解港口议题,为提出项目申请作出准备。
 
此次青鸥伙伴研习社的核心议题是港口和船舶如何助力“减污降碳”。“3060双碳目标”下,《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与此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仍是重点战役之一。在这些背景下,港口和船舶已进入“减污降碳”的核心战场,这既意味着新挑战,也会带来新的绿色发展机遇。
 
研习社共分为四个板块,包括目前港口减污降碳的现状、未来中短期的展望、往期青鸥伙伴分享以及本期项目的安排和支持方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研部副主任马冬,代表青鸥伙伴计划指导单位在研习社活动上致开幕辞。作为青鸥伙伴的导师之一,他也分享了新时期港口减污降碳需重点关注问题,并对NGO如何参与港口减排给出中肯建议。
 
青鸥伙伴计划的其他两位导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工程师李明君、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管夏冬飞,分别就“中国港口和全球航运业减污降碳进展和展望”进行了主题发言,并与参会的NGO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
 
往期青鸥伙伴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项目主管何东顺、北京自然田项目经理田静、绿领环保传播主任邱美玲分享了他们各自参加青鸥伙伴计划的项目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