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观点专栏 >

空气与能源简报(2021年7月)

2021年10月12日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分析师 王秋怡

 

一 全国空气质量

7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4%,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臭氧平均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

PM2.5呈持续改善趋势,浓度较上月进一步降低,臭氧浓度同比上升,但上升幅度较上月有所收窄。7月,臭氧仍是影响优良天数的最主要污染物,168个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

全国臭氧升幅收窄
 
7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整体臭氧平均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53个城市连续两年(2020-2021)7月臭氧浓度超标,且26个城市的臭氧浓度同比上升。

全国臭氧浓度最高且增幅最大的城市均为河北省邢台市,臭氧浓度达到240微克/立方米,同比增长20.6%。


连续两年7月臭氧超标且同比增长的城市

 
以上26个城市集中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其中8个城市位于山西省,5个城市位于河北省。


连续两年7月臭氧超标且同比增长城市地域分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改善显著

从PM2.5看,全国7月PM2.5总体改善显著,168个城市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26.1%。全部城市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多地PM2.5创有记录以来新低。

共有56个城市PM2.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39个城市位于京津冀地区。有17个城市从2020年7月的超标浓度降至今年7月的达标浓度,这些城市全部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17个城市从去年同期超标降至今年达标

有6个城市2021年7月PM2.5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同比上升,其中有4个城市位于四川省。


7月PM2.5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浓度同比上升城市
 
17城污染“跷跷板”效应凸显

大气污染“跷跷板”效应是指颗粒物浓度虽然下降,但臭氧浓度却升高。今年7月有17个城市在PM2.5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时,臭氧浓度同比上升。17个城市的PM2.5降幅都高于臭氧增幅。其中有12个城市位于京津冀地区,4个位于汾渭平原,1个位于长三角地区。


17个城市PM2.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臭氧同比上升

 
二 全国能源电力情况

发电量:风光核电增长迅速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64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7月单月规模以上发电量758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其中火力发电52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

受夏季气温升高,7月降水偏少影响,水电发电量同比减少,火电发电量增长较快。风电、核电增幅均超过火电,太阳能发电增幅接近火电,其中风电以25.4%的同比增幅尤为突出。从发电结构看,火电占发电量的绝大部分,达到69%,其次是水电、风电、核电。



7月各类电源发电量

 

7月发电结构

设备利用小时:水电外的其他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提高

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221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30小时。分类型看,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33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69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58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68小时,其中,燃煤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67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96小时,燃气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9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64小时。

全国有16个省份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西和甘肃超过2900小时,分别为3058和2947小时,内蒙古、新疆、广西、福建、海南、安徽、陕西和宁夏超过2700小时。


2021年1-7月全国各类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及变化
 
新增装机: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持续上升

1-7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682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416万千瓦。7月单月新增装机1638万千瓦,其中,水电361万千瓦、火电490万千瓦、核电113万千瓦、风电17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93万千瓦。从7月新增装机看,太阳能新增装机和火电新增装机最多,各占30%,其次是水电新增装机占22%;风、光、水、核新增装机占总新增装机量的70%


2021年7月各类新增装机占比






数据来源:

[1] 生态环境部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108/t20210819_858346.shtml

[2] 国家统计局、中电联

[3] 中电联http://www.hlfdw.com/a/xingyekuaixun/guonaxinwen/20210720/881604.html